开栏语
党旗飘飘、党徽闪耀。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95岁生日。中华大地的沧桑巨变充分证明,我们党不负历史使命和人民重托,始终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对于成都而言,实践也充分证明,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是一支平常工作亮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坚强队伍,是治蓉兴蓉最为信赖、最可倚重的骨干力量,是当之无愧的蓉城先锋。
创造在基层,创新在支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七一”前夕,笔者走进我市优秀基层党组织,走近优秀共产党员,走近优秀党务工作者,聆听他们的动人故事,品读他们的高尚情怀,感受他们的优良作风。
社区“好医生”
拥有无数铁杆粉丝
——记青羊区新华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蔡正华
每天,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她和她的团队便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她们穿行在社区的大街小巷,走进一个又一个普通的居民院落,亲和的微笑,熟络的问候,如亲人,亦如朋友……她们是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值得信赖的“好医生”,她们也是西部地区率先组建“家庭医生”团队的青羊区新华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们;而她就是家庭医生的第一个团队长——蔡正华。
她的访视包里
社区群众悄悄塞下小水果
笔者见到蔡正华医生时,她正给一位前来找她的老人测着血压。“血压很正常,没得问题。”放下血压计,蔡正华笑着对这位大爷说道。整整一上午,蔡正华已经记不起自己多少次拿起听诊器,接待了多少位居民。蔡医生说,“每天早上都很忙,虽然楼下有一个自助健康小屋,但很多居民还是习惯来找我看看。”
洪亮的嗓门、爽朗的笑声、流星的大步,这就是新华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蔡正华副主任医师给很多人的最初印象。许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居民患者因为认识不够,不坚持服药,可他们却架不住蔡医生“铁棒磨成针”的架势,只好乖乖听话服药,有效控制了血压、血糖。
家住东门街60号的卢爷爷是位快90高龄的空巢老人,患有糖尿病和帕金森综合征,长期迷信一位“江湖游医”,血糖控制愈来愈差。蔡正华听说后,主动上门服务,为卢爷爷诊疗和生活指导,慢慢地,在蔡医生真诚耐心地服务下,卢爷爷对蔡医生言听计从,不仅血糖控制好了,心情也变得乐观开朗了。有一次,蔡医生上门服务把一个小物件落在卢爷爷家里了,卢爷爷冒着雨迈着蹒跚步子亲自为蔡医生送去医院,当蔡医生心疼地责怪卢爷爷时,卢爷爷却开心地一笑:“你为我做了那么多,我为你做这点点事算啥呢!”
蔡正华一直坚信,对待社区居民,对待每一位患者都需要真心实意,只有这样,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重担才能真正地扛起。就是这样,蔡正华用她的医术、真诚和耐心迎来了无数爷爷奶奶辈的铁杆粉丝,她的访视包里也总会有大爷大妈们悄悄塞下的小水果和糖果,无论蔡医生的办公室怎样搬迁,可爱的爷爷奶奶们总能如影随形,在她的办公室里天天总是簇拥着许许多多的老龄患者。
20多年如一日
守护社区居民健康
作为一名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需要掌握非常全面的医疗技能。为此,蔡医生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充电,对全科各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健康管理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掌握了许多新知识、新进展并积极应用于临床,她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着社区特殊疾病门诊6500多人,而蔡正华正是全科科室的领头人。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她逐渐成长为慢病管理专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全科工作11年来,每年诊治病人达5000多例。
2011年,新华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第一批评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又当选为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培训基地,蔡医生的工作也从临床走向了职教,她带领的新华师资团队走向了全国社区卫生服务培训的讲台;她参与全国、省市区讲课160余次,培训了社区学员3000多人,勇敢地承担起了“社区人培养社区人”的重任。同时,她还主持并参与了卫生部“维持健康体重和血压管理的关键技术”,中国社区卫生协会“高血压、糖尿病、COPD适宜技术”等科研项目;逐步开展起了“医、教、研”为一体的全方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蔡正华扎根基层20多年,她与她的团队,数十年如一日,守护着15万社区居民的健康。不改初衷,坚守信念,蔡正华与她的团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探索出一条新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典型人物,青羊社区卫生服务也成为全国的样板。
群众贴心人
把每一件小事做好
——记金堂县赵镇三江社区党支部书记韩英
周末,金堂县赵镇三江社区的孤寡老人刘婆婆家传出了阵阵笑声——社区党支部书记韩英又来帮她洗衣做饭、陪她聊天了,“多亏了韩书记,帮我解决了很多困难!”刘婆婆感激地说。不光是刘婆婆,一提到韩英,整个三江社区的居民无不竖起大拇指。在基层岗位工作14年的韩英一直热情饱满,任劳任怨。“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我坚信只要在群众最需要时能出现,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那就不简单了。”
做群众的贴心人
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从刘婆婆家出来,韩英习惯性地放慢脚步在巷子里转转,居民们热情地给她打招呼,有居民直接就开始反映问题。韩英把居民反映的问题在她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记下来,不时点点头,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韩英穿梭于各院落,进村入户,为居民的事日夜奔波14年了。14年来,她对各院落的情况已经了如指掌,和社区居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时常对困难群众、老龄群众、残疾群众等嘘寒问暖,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并及时给予解决。
三江社区位于赵镇老城区,有很多老旧院落,2012年县上启动老旧院落整治工作,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韩英带领社区的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深入院落开坝坝会,收集居民意见,发动居民主动参与院落整治。4年来,对社区60多个院落和城中村进行了整治。
笔者看到,如今整治后的院落路面平整、干净整洁、简洁漂亮,一排排绿色植物生机盎然,不少居民在院子里的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韩英告诉笔者,为了增加社区的安全性,如今每个院落里都已安装了监控,社区10多条小巷道的老百姓全部用上了路灯。
为了促进邻里和谐,韩英还协助院落建立了住户公约、小区管理制度等,院落管理上实现了自治,现在院落管理规范,促进了院落的和谐。“现在咱们的小区环境越来越好,邻里纠纷越来越少,在这里生活心情也越来越好啦!”说到自己的家园,居民们都满意得不得了。
打造“360活力社区”
社区成居民第二个家
社区是社会管理最小的细胞,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广大群众。“我们不光要有为民服务的热情,还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素质,创新管理,才能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韩英总是这样告诉社区干部。她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法律法规等。她还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QQ群等,让党员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以提高党性修养。
韩英在工作中善于思考,为了更好地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突出党组织和党员资源聚合,她将原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并下设3个不同功能党支部,突出院落党建细胞工程,在有3名以上党员的院落成立党小组,引领院落做好党员发展、治安管理、环境整治、文化建设4项重点工作,有效地夯实了党建基础。
同时,为了强化社区的服务功能,韩英在全县创新打造“360活力社区”。昨日,笔者在三江社区看到,社区办公室已经改建成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儿童家园等功能室。韩英告诉笔者,这些功能室为居民提供绘本故事分享、益智游戏、课业辅导、电子阅览、电脑培训等服务,“通过强化我们的服务,我们想把社区变成居民的另一个家。”
为了让居民能更便捷地享受到社区服务,韩英还引进了社会组织,如公益故事人、春晖服务中心等一起协同治理,他们在儿童益智、老年服务等方面发挥着很好的作用。如今,在她的引导下,社区已有6名专业社工,专业社工人才在全县各村社区位列第一,她自己也成为一名社会工作师,有效解决居民生活中的小事、难事、烦心事。
抗击疾病
为市民筑起卫生防护墙
——记市疾控中心队伍
早上8点,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大门缓缓开启,微生物检验科副主任技师黎明耗时3小时完成了样品检验工作。他早已习惯了24小时随时待命的工作机制。“检验结果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心。”昨天下午,黎明告诉笔者,无论是医疗救治还是事件处置,检测结果都至关重要。
这仅是市疾控中心日常工作的缩影。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的光荣称号;被国家卫计委评为“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集体”;被四川省省委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被成都市委组织部评为全市“勤廉兼优”典型集体”……在这些荣誉背后,是市疾控中心队伍以科学的方法抗击着各类来势凶猛的疾病,用严谨和敬业的工作态度为市民筑起坚不可摧的卫生防护墙,全市传染病发病水平稳中有降,连续11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
仅10个小时
成功处置疫情
“我们接诊了几名腹痛、腹泻患者,都在双流区白家镇某农家乐参加了宴席……”5月23日晚上9点多,市疾控中心高新分中心接到某医院来电报告情况。分中心卫生科科长兼高新支部书记鞠勇立即带领三名年轻党员赵品楠、田雅文、杨皓赶往医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抵达医院后,他们根据医院提供的信息开始搜索患者、开展调查。当时,多数患者拒绝接受调查和采样,这种情况下4人坚持耐心劝说,一直持续到凌晨3点,最终打动患者,同意接受样品采集。
凌晨5点,赵品楠和田雅文将所有样品送回市疾控中心,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副主任技师黎明等候在此,迅速走进实验室开始进行样品检验。24日早上7点过,伴着朝阳,赵品楠和田雅文完成了本次事件的调查处置报告,8点,黎明也将检测结果进行了报告。从事件发生起仅用时10个小时,成功处置了疫情。
与细菌和病毒打交道,这份工作是存在危险性的。然而,对于这份危险,黎明和他的同事们轻描淡写,并不愿意过多提及。认为重要的是防护,而不是害怕。
组建抗震先锋队
第一个抵达救援现场
不仅是疫情处置第一线,市疾控中心人的身影还出现在地震救灾防病、对口支援阿坝州、甘孜州疾病预防控制中。
从2012年起,中心承担对口支援阿坝州五县、甘孜州十县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后派出疾控工作人员60余人前往,他们克服交通不畅、高原缺氧、水土不服等诸多困难,在当地开展鼠疫监测、地方病防治、放射卫生防护检测、饮用水监测系统等工作,帮助当地建立和完善了疾控体系的建设,在恶劣的环境下,为维护当地群众健康作出了贡献。
2013年4月20日,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中心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成为抗震救灾的先锋队。在救援工作中,面对山体滑坡、落石阻道、高海拔的山路,志愿者们努力克服高原反应,步行2个多小时,到达位于大山深处海拔近2000米的若笔村3组开展防病救援工作,成为灾后第一个抵达该村的救灾队伍。
成都户籍60岁及以上老人
10元可接种肺炎疫苗
临床数据显示,老年人患肺炎球菌疾病的病死率较高,感染肺炎球菌会进一步加重原来的慢性病,通过肺炎球菌感染肺炎的65岁以上老年人病死率高达20%,患肺炎球菌菌血症的老年人病死率可达30%—40%。
为了降低老年人患病风险,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小组查阅国内外预防接种资料,前往国内先进城市调研、进行科学论证、制定成都实施方案。去年3月10日,我市正式启动“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补助项目”,在全市设立354个接种门诊提供接种服务,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仅需支付10元诊疗费用于健康筛查和相关医学处置,就可在任何一家门诊接种指定的国产23价肺炎疫苗。是中西部第一、国内第二个开展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的城市,全年实施接种50余万人,完成预期目标的141.62%,目标人群接种率达到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