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会议。会议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一眨眼,三年时间过去了。三年来,围绕落实八项规定,改进干部作风,成都市不断加码有力监督,较真逗硬强力问责,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大家看到:八项规定不是一阵风,作风建设一直在路上。
成立检查组上下联动开展检查;联合多个部门进行交叉检查;完善考评机制严格追责问责;畅通举报渠道逗硬执纪;突出整治重点,健全长效机制……无论是集中专项整治,还是完善追责问责机制,抑或建立公开曝光等制度,都折射出成都将作风建设进行到底的决心。
三年来,围绕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推动作风建设,成都严肃查处不正之风、严格逗硬执纪,高频次曝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件,狠抓落实。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带动了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上半年,“深化正风肃纪、推进作风转变的成效”满意度达到86.74%,排名全省第4位。
强化督促检查
防止“四风”曲径通幽
从今年5月开始,市纪委每月派出3个监督检查组,对区(市)县和市级部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除了选调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检查组组长,还邀请市纪委监察局特邀监察员随同检查。
各个检查组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对基层干部作风进行明察暗访紧盯“三公”经费使用、公车配备使用管理、“四风”和群众身边腐败以及规定执行等关键点,深究细查问题,及时发现隐身、变异的“四风”问题。每到一个单位,检查组逐本逐册检查相关会议记录、纪要,同时采取录音、录像、拍照等方式提前进行暗访。
截至目前,已对15个区(市)县和15个市级部门开展了重点监督抽查,共发现问题320个。为切实督促被检查单位抓好整改落实,市纪委把发现的问题制作成工作台账,注明整改标准和时限,要求受检单位以挂号销账的方式逐项进行整改。
为了创新检查模式,市纪委还通过联合审计、财政等部门,采取交叉检查、查阅账本、审计经费等形式,对经费开支、公车配备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为了全方位、高频率开展日常检查,市、县两级成立了321个检查组,上下联动,每月不限时间、不定地点地进行明察暗访,确保了检查工作的全面性和紧密性。
此外,在元旦、春节、国庆、中秋、“两会”等重要时间节点,还利用随机检查、暗访检查、媒体监督等综合手段,对公款送节礼、公款吃喝等开展明察暗访,坚决防止“四风”曲径通幽。同时,市纪委还发出了严明“两节”期间纪律的“八个严禁”,针对不正之风“隐身”“变种”、由“地上”转入“地下”等问题,不断调整监督检查策略,联合财政、审计等部门,采取个别谈话、调阅账册、延伸检查等方式,让“四风”问题无处藏身。
近年来,成都市坚持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以韧的劲头、实的措施,持之以恒开展正风肃纪,坚决将作风建设进行到底。据了解,今年1至11月,全市立案“四风”和腐败问题案件1245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805人,分层通报曝光492件。
严厉刹风正纪
构筑不留死角监督网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监督员。借力新媒体反腐,是成都市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监督的一大手段。
为了让群众信访“无梗阻”,成都市开发应用市县乡村“四级一体”的信访举报综合管理平台,设立村级信访举报站,开通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公众可随时亮起“法眼”,对自己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进行举报。每查结一起涉农信访举报问题,纪委都会在第一时间通过恰当的形式向信访群众反馈调查处理情况。同时,成都在“廉洁成都”网站、微博、微信开通信访举报窗口,创新开展微信预约信访举报及“一键拨号”功能,进一步拓展了群众监督渠道。群众可以用手机、相机、摄像机等随手拍摄身边的“四风”现象,通过照片、视频、文字等形式记录、反映问题。
为了使监督的力量遍布每一个角落,市纪委还充分运用电视、报刊、网络以及地铁、公交、户外LED等载体,广泛宣传举报渠道和方式,引导群众监督举报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此外,还建立起了领导包片包案督导、每月通报、每周网站报纸公开曝光等制度,成立8个巡察组开展专项巡察,全力解决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
群众信访“畅通无阻”、群众监督“无处不在”……成都市纪委不断健全问题线索发现机制,形成全覆盖的监督网络,让监督的“紧箍咒”越念越紧。2015年4月30日上午,青白江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工作人员雷振华驾驶区教育局公车送儿子到幼儿园上学,后受到行政警告处分。2015年5月1日,温江区金马镇党政办科员、共青团金马镇委员会负责人周荃,违规举办婚宴并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礼金,后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这些案例的查处,都与“成都群众”的监督举报分不开。
“制度+科技”预防腐败,让群众参与监督,使得市民与纪委得到了良好互动,也让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监督渠道更加畅通。
深化专项整治
将作风建设进行到底
这一年,成都持续深入开展“七项专项治理”“9+2+X”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巡视整改“五项专项整治”,推动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逐个解决。整风“利剑”既指向政绩观不正确、工作执行不力、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等9个共性问题,又向“会所中的歪风”、干部“走读”两个与成都实际联系密切的个性问题“亮剑”。
突出整治重点,对高尔夫球场、私人会所、干部“走读”、庸懒散浮拖、违规经商办企业和兼职等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顿,截至目前,7个整改类球场、2个取缔类球场已按要求清理整顿;涉及整治的32家中高档餐饮(会所)已关停9家,转型和业态调整23家;对47名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党员干部进行问责;对356名党政领导干部兼职问题进行整改。
一项项数据背后,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驰而不息的努力。去年下半年,成都市委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健全作风建设定期分析报告、教育引导、巡察、问题查处通报、源头防治等8大工作机制,推动建立正风肃纪常态化、监督检查制度化、巡察工作定期化、查处结果公开化、工作考核刚性化的作风建设监督惩处新格局,初步构建起科学规范、系统完备、长效管用的作风建设长效体系。
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委办公厅下发《关于持续深化正风肃纪坚决纠正“四风”的实施意见》,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是其重点任务之一。7月,成都市纪委监察局也印发了《关于认真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工作实施方案》,对于“查什么”和“如何查”制定出了详细的“路线图”。建章立制,为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夯实了基础。
做什么?怎么做?一项项具体的举措写在纸上,更落实在行动上。经过坚持不懈的正风肃纪,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也必将为之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