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面临破产企业多、无物管小区多、征地拆迁遗留问题多等“七多”难题的宜宾市翠屏区南岸街道,如今已是“全国安全社区”。变化是如何发生的?10月21日,参加依法治省工作川南片区推进会的嘉宾前来现场求解。
“抓住了‘关键少数’,提升了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南岸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开华说。他举了三江口项目建设的例子,“为落实依法行政,我都记不清究竟开了多少次风险评估会、上门向拆迁户送达过多少次行政裁决调解通知书了。”
抓“关键少数”,也成为自贡、泸州、内江、乐山等川南片区城市推进法治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有效途径。
严格逗硬考核问责
“以前重在解决问题效果,现在不仅看效果,还要看是否依法进行。”赵开华说,“责任更大,凡事都会先考虑到这样做是否合法,该走的程序都要按流程走完,一点也不敢马虎”。这是宜宾推行法治工作目标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带来的转变。
为严格逗硬考核问责,宜宾健全落实了各级“一把手”依法行权的绩效评估制度、领导干部法治档案制度、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年度述职述廉述法报告制度、干部任前考法制度。“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宜宾市依法治市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日前,宜宾市千余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资格认证考试,虽是例行考试,但市县两级行政机关中一些部门领导纷纷主动参加考试,以考促学,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严格落实区(县)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将依法治区(县)工作纳入对各乡镇(街道)和各部门(单位)目标绩效考核内容……”翻开《泸州市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市目标责任书》,在法治建设中“关键少数”该肩负怎样的责任,表述得清清楚楚。
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提高,能够对社会产生引领作用。
在乐山夹江县,公务员都会把《夹江县“六五”普法学习读本》、《法律常用知识200问》等普法资料带在身边,工作间隙读一读。夹江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配合法律普及,该县建立健全了公职人员年度学法用法考试、新录用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等制度,倒逼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提升依法办事的能力。
“重审批轻服务、重放权轻管理、重执法轻监督,这些依法行政的突出问题,根子出在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这根弦不紧。”乐山依法治市办有关负责人说。对此,乐山完善领导干部法治台账,通过一本台账详细记录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等相关情况。
内江把法律知识培训贯穿到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培训、领导干部读书班等各类学习培训中,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和法治思维。自贡建立了市委常委会专题学法、党委中心组集体学法、政府常务会及部门办公会会前学法三项制度,健全宣讲、培训、考试、警示、教育四位一体的学法用法推进模式,先后组织市级领导法治读书班3期、中心组学习815次,形成法治调研成果21个。